近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,其具有传染性较强、传播速度较快的特征。人群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,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易暴发疫情。
当下如何保护重点人群?
重点场所应开展哪些防护措施?
市民在重点场所中该如何保护自己?
需关注
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弱,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,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,且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或发展为重症。
孕产妇因其特殊的生理阶段,感染后发病症状可能较重,还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儿。
儿童普遍对疾病的症状体征表述不清。家长应关注关心儿童健康。患病后要注意休息,减轻学业压力,不能隐瞒病情带病上课。
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饮食上应选择摄入优质蛋白,加强补充维生素。冬季注意保暖,根据温度适时增减衣物,尽量减少聚集活动。
孕产妇感染后不能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,也不能盲目“硬扛”,症状加重要及时就诊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。
医护人员要加强职业防护,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,应注意休息和个人防护。
要防控
托幼机构和学校需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课登记,做好日常消毒通风工作;做好健康监测,关注师生健康状况,做到不带病上学。
一旦发现短期内生病师生异常增多的情况,要及时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。出现聚集性疫情时,应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调处置工作。
养老机构、福利院等场所要结合实际情况,提高传染病防控意识,加强健康教育,做好场所日常通风与环境清洁消毒工作。对入住人员及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,积极组织接种相关疫苗,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,提供营养膳食、适宜的娱乐和锻炼设施。
探护人员如身体不适,建议暂缓进入养老机构及福利院。
医疗机构需加强疾病监测,实现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早诊断、早报告、早治疗。同时,要保持内部环境整洁,定期开展院内消毒工作,强化院感防控,防止疾病传播,降低院内感染风险。
市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、陪诊、陪护、探视时,建议科学佩戴口罩,避免交叉感染。
加强秩序管理,尽量减少人群聚集。同时注意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。
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科学佩戴口罩,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,打喷嚏或咳嗽时可用纸巾遮掩口鼻,或用肘部衣袖遮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