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卫生保健>>健康资讯>>正文

呵护口腔,预防龋齿
发布者:李琼琼   发布时间:2019/8/28 15:03:37   浏览次数:723


龋病俗称虫牙、蛀牙,是细菌性疾病,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,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。如不及时治疗,病变继续发展,形成龋洞,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,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。

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、形、质的变化,而以质变为主,色、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。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、中、深龋三个阶段,各自表现如下:

1.浅龋:仅限于牙釉质层,此时出现无疼痛感觉,应及时充填治疗。

2.中龋:已达牙本质浅层,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,可有探痛,对外界刺激(如冷、热、甜、酸和食物嵌入等)可出现疼痛反应,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,无自发性痛。

3.深龋:已达牙本质深层,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,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,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,但刺激源去除后,仍可立即止痛,无自发性痛。

1.没有给幼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。从小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非常重要。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,就该给他刷牙,甚至在孩子出牙前,父母就可以用纱布为孩子清洁口腔。长牙后,应选择软毛儿童牙刷,每天早晚刷两次。

2.让幼儿含着奶瓶睡觉。儿科医生和牙医一直告诫家长,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。这是因为奶嘴上的糖分会粘在孩子牙齿上,造成口腔细菌,并产生酸性物质,导致龋齿发生。若不及时治疗,牙齿会对儿童正常发育以及语言学习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。

3.幼儿喜欢用吸管杯喝水和果汁。专家表示,果汁及其他含糖饮料不利于幼儿牙齿健康,长期使用吸管还会导致门牙后部龋齿,因此喝果汁时尽量用广口杯。

4.服用一些不利于口腔的药物。很多小儿药物中含有糖分,这些成分粘在牙齿上,也会增加龋齿的危险。小儿哮喘和心脏病类药物尤其容易导致龋齿,抗生素及某些哮喘药物会导致酵母过量生长,引起真菌感染,因此服完药要漱口。

1.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如饭后漱口,睡前不吃糖和零食。

2.由于牙列不齐可以致使食物嵌塞或滞留,从而发生龋坏。所以,防止牙列不齐的出现有利于减少龋齿的发生,如换牙期应该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(以免影响恒牙萌出或歪斜)及多生牙,并矫正错位牙,修复缺失牙等。

3.幼儿的食物要多样化,以提供牙齿发育所需要的丰富营养物质,还要注意多咀嚼韧性大的食物。

4.定期检查口腔,早期发现龋齿,早期治疗。要求2~5岁儿童,每2~3个月查一次,6~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,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。

5.定期涂氟可有效地预防幼儿龋齿。